突发中风,抓住“黄金时间”能救命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3
眉山市人民医院 徐敏
脑卒中(俗称“中风”),是脑血管领域的“头号杀手”,发病急、病情险,但只要在“黄金抢救时间”里采取正确行动,患者的恢复情况会大大改善。今天,咱们就一起来弄明白脑卒中是怎么回事,学会关键时刻的救命办法!
1.什么是脑卒中?
脑卒中,本质上是脑部血管突发病变,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,进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。据医学研究显示,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300万,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与年轻化趋势,其高致死率、高致残率特性,已然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之一。
这一病症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,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超过80%,是最为常见的类型。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,如同城市交通遭遇严重堵塞——脑部血管被血栓或斑块堵塞,原本顺畅的血流骤然中断,导致局部脑组织因无法获取充足氧气与养分而“挨饿”。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,一旦血液供应中断,短短几分钟内就会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。
而出血性脑卒中则像一场突如其来的“洪水灾害”。脑部血管因高血压、血管畸形等原因突然破裂,血液如同决堤的洪水般迅速外流,在颅内形成血肿,持续压迫周围脑组织。这种压迫不仅会破坏神经细胞正常功能,还会引发颅内压急剧升高,若不及时救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两种类型的脑卒中虽发病机制不同,但都会对大脑造成严重伤害,且具有“起病急、病情进展快、预后差异大”的特点,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并科学应对。
2.怎么快速识别中风?
脑卒中虽然狡猾,但有迹可循。牢记FAST原则,能帮你快速判断:
F(Face,面部):让患者笑一笑,看看是否一侧嘴角下垂、面部肌肉僵硬。
A(Arm,手臂):让患者平举双臂,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下垂。
S(Speech,言语):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(比如“今天天气真好”),看看是否说不清楚或说不出来。
T(Time,时间):一旦发现上述症状,立刻拨打急救电话,争分夺秒送医院!
3.黄金抢救时间有多关键?
脑卒中的“黄金抢救时间”一般是发病后4.5小时内(适合溶栓的患者)。这段时间里,每延迟1分钟,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。所以,时间就是大脑,时间就是生命!
紧急处理:冷静应对,科学施救
保持冷静:别慌,稳定患者情绪,避免他过度紧张或激动。
平卧休息:让患者平躺着,头部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呛到窒息。
松开衣物:解开患者领口、腰带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禁止喂食:千万别给患者喂水、喂药,以免呛咳或误吸。
记录时间:准确记下发病时间,给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到了医院,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,尽快启动溶栓或取栓治疗。溶栓是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溶解血栓,恢复血流;取栓是用介入手术直接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。这两种方法都得在严格的时间窗内进行,而且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后才能做。
4.如何预防中风?
预防脑卒中,比治疗更重要。做好这些事,能帮你远离中风:
控制“三高”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是三大危险因素,要定期监测、积极治疗。
戒烟限酒:烟草里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损害血管,增加中风风险。
合理饮食:吃低盐、低脂、高纤维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的。
适量运动: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比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
保持好心态:别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,学会释放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。
定期体检:40岁以上人群,要定期做脑血管检查,比如颈动脉超声、头颅MRI等。
脑卒中后,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、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。康复要尽早开始,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包括物理疗法、作业疗法、言语疗法等,帮患者恢复肢体运动、日常生活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。同时,心理康复也很重要,要帮患者树立信心,积极面对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