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儿科医生教你科学应对孩子发烧

儿科医生教你科学应对孩子发烧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26

广安市武胜县中医医院   陈东雷

当孩子额头滚烫、小脸通红,体温计上的数字不断往上爬时,家长们往往急得团团转。其实,发烧是孩子成长中很常见的症状,它不是一种病,而是身体在和病菌“打仗”的自我保护反应。搞懂发烧的原理、学会科学处理方法、知道啥时候该去医院,家长就能冷静应对,帮孩子顺利过关。

孩子发烧有多种原因

正常情况下,孩子腋下体温在3637.2℃之间,超过37.3℃就算发烧了。儿童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,如同正在搭建的防御工事,还未完全构筑起坚固防线。当遭遇流感病毒、腺病毒等“狡猾的入侵者”时,它们会快速复制抢占细胞资源;肺炎链球菌这类细菌则可能通过呼吸道等途径,直接破坏机体组织。这些病原体引发的感染,成为儿童发烧最常见的“导火索”。

此外,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也值得关注。疫苗就像经过“驯化”的病原体标本,注入体内后,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物,启动防御程序,这期间可能出现短暂低热,是机体正在建立免疫记忆的表现。出牙期的不适则源于牙龈组织受到萌出牙齿的压迫,引发局部炎症反应,导致体温轻微波动。而环境温度过高时,比如夏季长时间待在没有空调的室内,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“忙不过来”,出现暂时性的体温上升。

发烧本质上是身体的“自卫反击战”。体温升高后,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,运动速度加快,就像给士兵们装上了“加速引擎”,能更高效地吞噬病原体;同时,较高的体温还能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与繁殖,打乱它们的“侵略计划”。但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8.5℃,或反复退烧又发热,这就如同战场上亮起了红色警报,可能暗示着病原体过于强大,或存在其他潜在病因,需要及时就医排查,以免延误病情。

低于38.5℃物理降温

测量体温要选对工具,推荐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,方便又准确。测量时间有讲究,建议早上起床后、下午、晚上睡前各测一次。测腋温时,要先擦干腋窝,夹紧体温计510分钟;测耳温要保证耳道干净,按说明书正确操作。

体温低于38.5℃时,优先物理降温。用3234℃的温水浸湿毛巾,擦孩子的颈部、腋窝、肘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多的地方,每次1015分钟,帮助散热;也可以贴退热贴在前额缓解头部不适,但要注意孩子会不会过敏。

发烧会让身体水分流失更快,多喝温水、稀释的果汁,既能预防脱水,又能促进新陈代谢,帮身体排毒素

别给孩子“捂汗”,这可能让体温更高,甚至引发惊厥。要给孩子穿宽松、透气的棉质衣服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温度控制在2226℃,湿度维持在50%60%。

当体温≥38.5℃,或者孩子精神差、哭闹不停时,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烧药。常用的儿童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,对乙酰氨基酚适合3个月以上的孩子,布洛芬适合6个月以上的孩子,要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控制剂量和吃药间隔,别重复用药。

情况严重赶紧送医院

3个月以内的宝宝体温超过38℃;36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9℃,要立即去医院。

发烧时还伴有剧烈头痛、呕吐、腹泻、出皮疹、呼吸困难、抽搐;或者体温一直超过39℃,用了退烧药也没明显下降,得赶紧就医。

孩子持续精神差、不吃饭、嗜睡或特别烦躁;有心脏病、哮喘等基础病的孩子发烧了,要马上送医院。

发烧超过3天还没好,或者体温降下去又升上来,也得去医院。

去医院时,家长要准确告诉医生孩子发烧的时间、最高体温、有没有其他症状、用过什么药等,方便医生快速诊断。

做好这几点能预防

按时打流感疫苗、肺炎疫苗、手足口病疫苗等,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
教孩子勤洗手,别用手摸口鼻;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胳膊肘挡一下,减少病菌传播。

保证充足睡眠,饮食均衡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;鼓励孩子适度运动,比如散步、游泳,增强免疫力。

孩子发烧是成长中常见的“小麻烦”,家长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,保持冷静,就能帮孩子平稳度过。记住,理性观察、科学护理、及时就医,是应对发烧的关键。守护孩子健康,从每一次正确应对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