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中医灸法:针艾齐出,巧解膝关节炎

中医灸法:针艾齐出,巧解膝关节炎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5

泸州市中医医院   张力

天气一冷,膝盖就又酸又胀;上下楼梯时,膝盖咯吱作响还疼得厉害;就连平时散步,也总觉得膝盖发僵、没力气……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,很可能是被膝关节炎缠上了。这种常见的关节问题,不仅影响日常活动,还可能让人越来越“懒得动”。现代医学有不少治疗办法,而中医的针灸和艾灸,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疗法,在缓解膝关节炎疼痛方面也有独到之处。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?真的能帮上忙吗?下面就为你一一讲清楚。

中医通过整体局部

在中医看来,膝关节炎属于“痹证”,主要是因为“风、寒、湿”三种邪气侵犯关节,导致气血不通、经络堵塞,进而出现疼痛、活动受限。中医认为,膝关节健康和肝、肾、脾等脏腑功能关系密切,尤其是中老年人,由于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,更容易出现关节退化。所以,中医治疗不仅关注膝盖局部的症状,还会调理全身气血、增强体质,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,而针灸和艾灸就是常用的外治法,能疏通经络、驱散寒湿、促进气血流通,从而缓解疼痛。

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(如膝眼、阳陵泉、足三里等)刺入细针,刺激经络来调节气血运行。现代研究发现,针灸能促进内啡肽(一种天然止痛物质)释放,减轻疼痛感;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增加关节周围营养供应,加速炎症消退;同时调节免疫反应,减少关节内炎性因子,延缓软骨退化。

常用针灸穴位:膝眼穴(位于膝盖两侧凹陷处)直接作用于膝关节,缓解肿胀和疼痛;阳陵泉(小腿外侧,腓骨头前下方)舒筋活络,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;足三里(膝盖下约四横指处)增强脾胃功能,补益气血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
临床研究显示,针灸对轻中度膝关节炎的疼痛缓解率可达60%~70%,尤其适合早期患者。一般建议10~15次为一个疗程,每周2~3次,多数患者在2~3个疗程后疼痛会明显减轻。

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,在穴位或疼痛部位熏烤,借助温热刺激和药效发挥作用:能温经散寒,特别适合因受寒加重的膝关节疼痛;能活血化淤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减少关节积液;还能增强免疫力,通过温热作用激发人体阳气,提高抗病能力。

常用艾灸方法:直接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,适合体质虚寒者(需专业医师操作);悬灸手持艾条在穴位上方35厘米处熏烤,安全且容易操作;温针灸则是在针灸的同时,在针柄上放置艾绒燃烧,结合针与灸的双重效果。

推荐艾灸穴位:鹤顶穴(膝盖骨上缘正中)缓解膝盖僵硬;血海穴(大腿内侧,膝盖上方)活血化淤,改善气血循环;肾俞穴(腰部)补益肾气,适合长期膝关节炎患者。

注意事项:每次艾灸15~20分钟,避免烫伤;皮肤破损、发热或阴虚火旺者不宜艾灸;坚持1~2个月,效果更佳。

针灸+艾灸一起用,效果更好

单独用针灸或艾灸都有一定效果,但两者结合往往能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:

先针灸后艾灸:先通过针刺疏通经络,再用艾灸温补阳气,增强疗效。

适合不同类型膝关节炎:急性疼痛以针灸为主,可快速止痛;慢性疼痛以艾灸为主,能长期调理。

减少药物依赖:尤其适合对止痛药不耐受的患者。

日常调理更护膝

保暖防寒:避免膝盖受凉,冬季可佩戴护膝。

适度运动:如太极拳、游泳等低冲击运动,能增强肌肉力量。

控制体重:减轻膝关节负担。

饮食调理:多吃黑豆、核桃、山药等补肾强骨的食物。

针灸和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,通过调节气血、温通经络,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炎的疼痛和僵硬。虽然不能完全逆转关节退化,但长期坚持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减少药物使用。如果正受膝关节炎困扰,不妨尝试针灸+艾灸的组合疗法,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,让膝关节重新恢复灵活与轻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