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三步,管理糖尿病并不难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2
洪雅县人民医院 吴晓玲
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,核心是血糖长期偏高。对糖友来说,自己管好自己是控制病情、预防并发症的关键。只要方法科学,不仅能延缓病情,还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。下面就从“测血糖、控饮食、防并发”三个步骤,讲讲实用的自我管理办法。
第一步:测对血糖,摸清病情
选对血糖仪:市场上血糖仪种类多,糖友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——操作简单、测的快、准的就不错。用之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,按要求操作。
监测频率:多数糖友每天测2~4次比较合适,比如餐前、餐后2小时、睡前都可以,具体时间根据自己情况定。如果血糖控制得稳,能适当少测几次,但每周至少得测几次。
记录血糖数据:血糖数据很重要,能帮医生评估病情、调整治疗方案。每次测完都记下来,顺便写上时间、吃了啥、运动没,医生看了能更了解你的情况。
关注血糖波动:比起单次血糖值,波动情况更能反映病情。如果短时间内血糖忽高忽低,赶紧去看医生,排除其他问题。
第二步:吃对食物,稳住血糖
控制总热量摄入:每天吃多少热量,得根据体重、年龄、活动量来定。一般建议不超过2000千卡,但具体多少,最好听医生或营养师的。
均衡营养:饮食里得有足够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和矿物质。多吃全谷物、蔬菜、水果,补充膳食纤维;少吃精制糖和高脂肪的东西。
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:升糖指数(GI)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指标。低GI食物消化时释放葡萄糖慢,能帮着稳住血糖。像燕麦、糙米、豆类这些,都可以多吃。
合理安排餐次:别一次吃太多,最好少食多餐。每餐以蔬菜为主,搭配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。另外,餐前喝点水,能延缓血糖上升。
避免高糖高脂食物:糖果、甜点、油炸食品这些高糖高脂的,尽量别碰。它们不仅让血糖飙升,还会增加得心血管病的风险。
第三步:做好防护,远离并发症
控制血糖、血压和血脂:长期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。这些异常指标会持续损害血管和神经,逐渐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、肾病、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后果。得通过饮食、运动、吃药等,把这三个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,具体目标听医生的。比如,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.4~7.0mmol/L,血压应低于130/80mmHg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对于高危人群需控制在1.8mmol/L以下。
定期体检:糖友要定期体检,建议每3~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尤其是眼底检查、肾功能检查、神经病变筛查这些。早发现潜在的并发症,才能及时治疗,有效延缓疾病进展。
注意足部护理:糖友容易有足部问题,比如足癣、溃疡。建议使用镜子辅助查看足底,每天都要检查脚,洗脚后用柔软毛巾擦干趾缝,保持干净干燥,选透气吸汗、尺码合适的鞋袜。发现皮肤发红、水泡等不对劲,马上就医。
戒烟限酒:吸烟和喝太多酒,都会增加得并发症的风险。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,导致血糖波动、加重血管病变,而过量饮酒不仅影响降糖药物疗效,还可能引发低血糖。研究表明,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2~4倍。因此,应尽量戒烟,喝酒也要控制量,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,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。
保持适度运动:适度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、降血糖,还能增强心肺功能。建议每周至少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比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。运动前后测测血糖,别低血糖了。
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糖友们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,认真做好自我管理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,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,显著提升生活质量。具体而言,要做到定期监测血糖,依据血糖数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,减少高糖、高脂食物的摄取,适度增加运动锻炼,同时严格遵循医嘱规律用药。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将这些自我管理的要点落实到日常生活中,持之以恒,逐渐远离疾病的困扰,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