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喇英
手术是治疗疾病的常见办法,但术后会不会出现并发症,一直让患者和家属揪着心。虽然并发症没法完全避免,但靠科学的护理手段,能大大降低它的发生风险,帮患者少遭罪、快康复。尤其是普外科手术,术后预防并发症特别关键——这里的护理可不只是简单给伤口换药,而是全方位的监测和干预,通过细致照顾,既能减少并发症,还能让康复质量更高。
术后观察要到位
盯紧4项生命体征:术后想知道恢复得好不好,监测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这4项生命体征是关键。护理人员会定时测量,重点关注它们的变化趋势:比如术后48小时内体温升高,可能是感染的信号;脉搏突然变快,要警惕出血、脱水甚至休克;血压偏低,也可能是出血的迹象;要是呼吸急促、费劲,可能是肺部出了问题,比如肺炎或肺栓塞。一旦发现这些异常,护理人员会立刻采取措施,比如调整患者姿势、用抗生素、补充液体等,把并发症的风险压下去。
细看伤口情况:伤口能不能顺利愈合,直接影响术后恢复。护理人员会仔细观察伤口有没有红肿、渗液、出血,早发现感染或伤口裂开的问题:如果伤口又红又肿,还流出液体,可能是细菌感染了,得马上清洁伤口、更换敷料,同时用合适的抗生素;术后要是出现水肿或血肿,也得密切盯着——轻微水肿把肢体抬高就能缓解,但如果血肿比较大,可能还需要外科干预。这些细致的观察,能有效避免伤口问题发展成大麻烦。
早识别并发症:肺部感染、深静脉血栓、肠胃功能紊乱等常见术后并发症,大多在术后最初几天出现。护理人员会时刻保持警觉,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,及早发现征兆:比如患者说胸痛、呼吸变快,可能是肺部感染要来了;要是腿又肿又疼,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信号。只要及时干预,就能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,帮患者少走康复弯路。
科学护理来助力
营养支持与饮食管理:术后患者身体消耗大,尤其是刚做完大手术的人,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,而营养不够会直接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。护理人员会重点关注患者的饮食: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这些都是身体修复的“关键原料”;恢复期会帮患者安排餐食,避开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推荐清淡的汤类、炖煮的蔬菜等好消化又有营养的食物。如果患者术后暂时没法吃饭,护士会通过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,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不脱节。
排便与排尿管理:术后肠胃和泌尿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功能,所以排便、排尿的管理也很重要。护理人员会帮患者预防便秘:鼓励患者适当多喝水、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,促进肠胃蠕动;如果已经出现便秘,会及时采取措施缓解。术后初期患者可能会有尿潴留(想尿却尿不出来)的情况,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,帮助排尿;要是情况没改善,必要时会用尿管帮患者解决排尿问题,避免泌尿系统出故障。
术后活动与康复指导:很多人觉得术后要“静养”,其实长时间卧床反而不好——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,还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。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:鼓励患者尽早下床,从轻度活动开始,比如在病房里慢慢走、做简单的肢体伸展,促进血液循环,预防血栓;同时还会教患者正确的起身方式,提醒别突然站立、别用力过猛,也会指导正确的步态和姿势,避免给伤口添负担或造成额外不适。
术后能不能远离并发症、顺利康复,普外科护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从细致的生命体征监测、及时的伤口观察,到科学的营养支持、合理的活动指导,护理人员的每一步工作,都在帮患者降低并发症风险,顺利度过恢复期。而且护理不只是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,还会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,帮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。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,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得到有效控制,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质量也有了保障。完善的术后护理,不仅能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上去,更给医疗成功筑牢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