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术后引流管,科学护理促康复防风险

术后引流管科学护理促康复防风险

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十九冶医院   张丽华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9

引流管是术后常用的医疗器械,能帮助排出患者体内多余液体,预防积液积聚,尤其在外科手术后用得很多。它的种类多样,根据不同手术需求,可分为胸腔引流管、腹腔引流管等。做好引流管护理特别关键——不仅能让患者恢复得更顺利,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。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引流管护理的正确方法。

引流管日常护理:3个核心要点要记牢

固定+定期检查:固定引流管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一步。护理时要根据患者的体位、手术部位,选合适的位置固定,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医用胶带、固定绷带,还有支架、夹子等专用固定装置。固定过程中,得确保引流管不被牵拉、不弯曲,不然会影响引流效果,还可能让患者不舒服;同时要留出足够空间,避免管道压迫身体。另外,一定要定期检查固定情况,要是发现引流管松动、位置不正,得及时调整或更换固定装置,让管道始终保持正确状态。

观察+记录:引流液的种类、颜色、气味、量,都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,所以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、认真记录这些指标。从颜色来看,正常的引流液是清澈、淡黄色或透明的;如果液体呈血色,或者变得浑浊,可能提示有出血、感染的风险。液体的量也不能忽视:引流液太多,可能是术后出血或感染的表现;太少则可能意味着引流不畅。护理人员要定期查看引流液的变化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和医生沟通,让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。

清洁护理:引流管和患者皮肤的接触面是感染高发区,保持这里清洁特别重要。清洁时,要用无菌消毒液擦拭管道表面,尤其是管道和皮肤接触的部位,但要注意避开引流管内腔,防止细菌进入。引流口周围的皮肤也要重点清洁,避免分泌物积聚、渗漏物刺激皮肤,引发炎症或皮肤溃烂。如果发现引流口周围皮肤红肿、疼痛,或者有渗液,要立刻处理——比如更换敷料、做好消毒,要是情况严重,及时向医生报告,防止感染加重。

引流管常见问题:这样处理才安全

管道阻塞:引流管堵塞大多是因为血块、黏稠液体或纤维性物质在管道里堆积,导致液体排不出去,影响治疗效果。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先轻轻按摩管道外部,帮助推动引流液流动,但按摩时千万不能用力过猛,避免损伤管道或引发其他并发症。在按摩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,若出现疼痛加剧、引流液颜色异常等情况,需立即停止。如果按摩后堵塞还是没缓解,护理人员要马上通知医生,可能需要更换引流管,或者通过冲洗管道、用药物溶解血块等方式解决问题。

管道位移:引流管位移是术后常见问题,尤其是患者活动多、管道固定不到位时更容易发生。位移会导致引流不畅,还可能让患者不舒服,影响恢复。一旦发现引流管位置偏移,护理人员要先检查固定装置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,确保管道方向和位置正确。调整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,动作轻柔,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和引流管。如果管道位移严重,可能需要重新放置,这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操作,避免因位置错误引发更多并发症,影响康复。

感染防治:长期用引流管容易引发局部感染,特别是引流口周围皮肤护理不到位时。感染的症状可能有:引流口周围皮肤红肿、疼痛、分泌物增多或变色,严重时患者还会发热。一旦发现这些感染迹象,护理人员要立刻用无菌操作清洁伤口、做好消毒,定期更换敷料,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。如果感染严重,可能需要更换引流管,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。日常护理中,要始终保持引流口清洁干燥,避免污物进入,从源头预防感染。

正确护理引流管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。只要做好管道固定、定期观察引流液、保持管道清洁,再及时处理阻塞、位移、感染等常见问题,就能有效预防并发症,帮患者更快康复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范来,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,为患者提供安全、有效的护理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