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术保暖护理指南,守护体温无忧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8
南充市顺庆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何青
手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重要办法,但你可能不知道,手术中患者体温下降是个常见且需要重视的问题。低体温不仅会让患者觉得不舒服,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、增加感染风险。下面,我们就从术前、术中、特殊情况三个阶段,详细说说手术中该怎么做好保暖。
术前保暖:为术中体温稳定打基础
术前先评估:手术前,医生会仔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,了解基础体温,排查是否有影响体温调节的疾病。比如老年患者新陈代谢慢、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没发育好、体质弱的人对温度变化更敏感,这些人调节体温的能力相对较差。针对这类患者,医护人员会提前制定更细致的保暖方案,确保他们术前体温处于稳定状态。
预热手术间:手术间的环境温度很关键。在患者进入前,医护人员会提前预热手术间,把温度控制在24~26℃,湿度保持在50%~60%。这样的温湿度既能让患者感觉舒服,又能减少热量散失。同时,会尽量避免患者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,防止体温快速下降。
快速做准备:做术前皮肤准备(比如备皮)时,医护人员会尽量缩短患者皮肤暴露的时间。在操作前,先将室温调节至24~26℃,这些操作都会在温暖的环境下快速完成,而且操作过程中,会用保暖毯遮盖非操作区域,最大程度防止热量散失。
术中保暖:多方面维持体温稳定
用暖风毯:使用暖风毯是术中常见的保暖方式。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体型选大小合适的暖风毯,把温度设为38~40℃。使用时确保毯子和患者身体贴合紧密,让热量均匀传递到患者身上,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。
液体先加温:手术过程中,患者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温度控制至关重要。医院配备的液体加温仪采用双通道精准控温技术,可同时对静脉输注的晶体液、胶体液及血液制品进行加温。借助红外测温传感器与PID温控算法,能将液体、血液稳定加热至37℃,避免因低温输入引发血管收缩、凝血异常等并发症。同时,设备的防气泡、防堵塞双重安全装置,保障了输注过程安全流畅。
重点部位遮:除手术区域外,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温也很关键。医护团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,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。对四肢、头颈部等散热快的部位,用高效隔热的无菌保暖巾、特制保温被单覆盖。这些材料兼具透气与保温性,可隔绝冷空气、减少热量散失。长时间手术患者,还会使用保温脚套、头部保温帽,全方位维持核心体温稳定,保障手术安全。
特殊情况保暖:应对不同手术挑战
长时间手术:医护人员会采取严密监测措施,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,具体会定时监测体温,通常每30~60分钟测一次,方便及时发现体温变化。如果患者体温低于36℃,医护人员会立刻采取保暖措施,比如提高暖风毯温度、用保温毯或保温袋等,让患者体温快速恢复并保持正常,保障手术中的安全与舒适。
腔镜手术:必须用到二氧化碳气体,它能帮助医生观察手术部位。但未经处理的二氧化碳气体会给患者带来冷刺激,引发不良反应。为减少负面影响,医护人员会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处理,让气体进入腹腔前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合适水平,既降低患者体温下降的风险,又能减少对腹膜的不良影响,确保手术顺利进行。
手术冲洗液:手术中,温度太低的冲洗液直接接触手术部位,会带走大量身体热量,导致患者体温下降。为防止这种情况,医护人员会把冲洗液加温到约37℃。这种措施能避免体温下降、维持术中体温稳定,既减少患者不适,又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,帮助患者术后更好恢复。
手术中的保暖是项系统又细致的工作,从术前准备到术中操作,再到特殊情况处理,每一步都很重要。有效的术中保暖能减少并发症,促进患者术后康复。医护人员会严格执行各项保暖措施,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为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健康恢复保驾护航,让患者在手术中得到全方位的温度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