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过敏性鼻炎,缓解鼻塞、喷嚏有妙招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9
仪陇县人民医院 罗芳
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慢性鼻黏膜炎症,主要由花粉、尘螨、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刺激引发。患儿常表现为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、鼻痒,部分还会伴有揉眼睛、咳嗽等症状。作为医务工作者,我们发现科学的日常护理能显著减少发作频率、减轻症状,甚至降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。以下从临床实践出发,为家长们提供系统的护理指导。
先避过敏原:从源头减少发作
过敏性鼻炎的核心是“过敏”,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护理的首要原则。不同孩子的过敏原不同,家长可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后精准规避:
尘螨防控是多数患儿的重点。床垫、枕头、毛绒玩具是尘螨聚集地,建议每周用55℃以上热水清洗床上用品,阳光暴晒4小时以上;使用防螨床罩、枕套,减少尘螨滋生环境;地板优先选实木或瓷砖,避免地毯,窗帘选择可水洗材质,每月清洁一次。
花粉季防护需提前准备。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,早晨7~10点尽量避免户外活动;外出时给孩子戴棉质口罩和护目镜,减少花粉接触;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、洗脸漱口,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。
宠物与霉菌管理不可忽视。若孩子对宠物过敏,即使不忍也应避免饲养;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,浴室、厨房要保持通风干燥,定期用除霉剂清洁墙角、水槽,湿度控制在40%~60%为宜。
再护鼻腔:让鼻黏膜少受刺激
鼻腔是过敏反应的“主战场”,做好清洁和保湿能有效减轻黏膜刺激:
生理盐水冲洗是基础护理手段。建议选用医用生理盐水(0.9%氯化钠溶液)或专用洗鼻盐配置,3岁以下用滴鼻法:每次每侧鼻孔滴2~3滴,软化分泌物后用吸鼻器轻轻吸出;3岁以上可用洗鼻器,低头前倾45°,避免呛咳,每天1~2次,发作期可增加至3次。注意洗鼻器需专人专用,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消毒。冲洗时要观察孩子状态,若出现剧烈咳嗽或抗拒,应立即停止。
正确擤鼻避免损伤。教孩子用“单侧擤鼻法”:按压一侧鼻翼,轻轻擤出对侧鼻涕,再换另一侧,避免两侧同时用力,防止鼻涕逆行引发中耳炎。若鼻腔干燥,可涂抹医用凡士林或儿童专用鼻用凝胶,保持黏膜湿润。涂抹时尽量使用棉签轻柔操作,减少对鼻腔的物理刺激。
调好环境与习惯:别让鼻子更敏感
不良环境因素会加重鼻黏膜敏感,需从细节优化生活环境和习惯:
空气净化与温湿度控制很关键。使用空气净化器(优先选HEPA滤网),每天开机8小时以上,定期更换滤网;空调每月清洗一次,避免尘螨和霉菌通过风口扩散;冬季避免暖气过热,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,防止鼻腔干燥。
生活习惯培养助力症状改善。保证孩子每天9~12小时睡眠(因年龄而异),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;鼓励适度运动,如游泳、快走,但雾霾天或花粉浓度高时改为室内活动;避免孩子接触二手烟、香水、蚊香等刺激性气味,厨房做饭时开油烟机,减少油烟刺激。
吃对睡好:帮娃增强抗过敏力
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能提升孩子的抗过敏能力,是护理中重要的一环。
饮食调理需科学搭配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(如橙子、西兰花)、富含Omega-3的深海鱼(每周1~2次),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;少吃高糖、高油食物及加工食品,研究显示这类食物可能加重过敏症状;若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(如牛奶、鸡蛋),需严格规避,同时咨询营养师保证营养均衡。
作息管理要规律有序。固定睡眠时间,睡前1小时避免接触电子屏幕,可用温毛巾敷鼻5分钟(温度38~40℃,避免烫伤),促进鼻腔血液循环;晨起后开窗通风15分钟,让新鲜空气流通,减少室内过敏原浓度。
小儿过敏性鼻炎是“慢性病”,护理需要耐心和坚持。家长们要注意,护理时别走两个极端:既别因为娃症状反复就慌着用药,也别觉得“等娃长大就好了”而不管不顾。通过规避过敏原、科学护理鼻腔、调整生活环境,结合规范治疗,多数孩子能有效控制症状,健康成长。若有疑问,及时与儿科或耳鼻喉科医生沟通,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,才是最佳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