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多因饮食不当!避开4大饮食雷区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9
乐山市人民医院许愈强
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,胃部健康直接关系到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。生活中,很多人出现胃痛、胃胀、反酸、恶心、呕吐等不适,甚至患上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,严重时还可能发展成胃癌,追根溯源,大多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。想要护好胃,关键要避开饮食里的“伤胃雷区”,具体如下:
吃饭不规律紊乱胃肠节律
当下,不少人的饮食规律被打乱:一方面,外卖方便快捷,让人随时都能吃,容易不知不觉吃多、喝多;另一方面,工作或学业太忙,熬夜成了常态,这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,胆囊收缩功能下降。如果吃饭太晚,食物会长时间停留在胃里,促使胃酸分泌过多,引发胃胀、打嗝;部分胆汁还会逆行反流进胃里,和胃酸一起作用,导致胃痛、烧心。更关键的是,三餐不规律会打乱胃肠道的“消化生物钟”,让胃酸分泌紊乱,反复腐蚀胃黏膜,时间久了就可能引发慢性胃炎、消化性胃溃疡。
重油重辣刺激胃黏膜
这些年,辣菜越来越受欢迎,很多人甚至到了“无辣不欢”的地步。据不完全统计,10家外卖店铺里,就有3~4家主打重油重辣的菜品。有些人偏爱高油、高辣、高糖、高盐的食物,这些食物虽然能满足味蕾,但长期吃会持续刺激胃黏膜,给胃部带来巨大消化负担。从生理学角度来看,高浓度的辣椒素会使胃壁血管剧烈收缩,抑制胃黏液分泌,而过量油脂则会延缓胃排空,加重胃部消化压力。临床诊疗发现,多数胃病患者都有爱吃重油重辣食物的习惯,长期如此,很容易诱发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等问题。
暴饮暴食加剧胃负担
人在极度饥饿时,很容易一次性吃太多(也就是暴饮暴食),这会让胃部消化负担骤增,轻则引发消化不良,重则可能导致急性胃扩张、胃穿孔。这种情况在忙碌人群中尤为常见,例如长期加班错过饭点的上班族,或是学习压力大顾不上按时进食的学生。更常见的是,暴饮暴食时往往伴随“狼吞虎咽”——食物没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里,胃为了消化这些“粗糙”的食物,会分泌更多胃酸,进一步加重负担。长期被胃酸过度刺激,胃部就容易出现胃炎、胃溃疡等问题,甚至埋下更严重疾病的隐患。
抽烟饮酒双重伤胃黏膜
抽烟和喝酒是诱发胃病的“两大元凶”。高浓度酒精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胃黏膜充血、水肿,严重时还会引发胃黏膜糜烂、出血,所以长期酗酒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。香烟中的尼古丁则会影响迷走神经系统,打乱正常的胃肠活动,进而损伤胃黏膜。现实中,抽烟和喝酒常常“一起发生”,这种双重刺激会让胃部负担加倍,大幅提升胃病的发病概率。
养好胃,从养成好习惯开始
严格规律三餐:固定早餐(7~8点)、午餐(12~13点)、晚餐(18~19点)时间,即使忙碌也需提前准备便携食物(如全麦面包、水煮蛋),避免空腹超过4小时;若因特殊情况延迟进食,可先吃少量苏打饼干中和胃酸。
坚持清淡饮食:每日油脂摄入量控制在25~30g,避免油炸、红烧类菜品;辣椒、花椒等辛辣调料每周食用不超过2次,且每次用量不超过5g;减少高糖(如奶茶、蛋糕)、高盐(如腌肉、咸菜)食物摄入,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。
优选护胃食材:多吃小米、南瓜、山药等富含果胶的食物,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;适量摄入甘蓝、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,其维生素U能促进修复;每周吃2~3次发酵食品(如酸奶、纳豆),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胃肠功能。
注意进食细节:食物温度宜控制在37~40℃,避免过冷(如冰饮、刺身)或过烫(如热汤、火锅)刺激黏膜;每口咀嚼15~20次,减轻胃部负担;胃肠弱可“少食多餐”,上下午各加餐一次。
杜绝伤胃习惯:严格控制饮酒量,每周饮酒不超过1次(白酒≤50ml、啤酒≤300ml);尽快戒烟,暂时无法戒除需将日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内,饭后半小时内勿吸烟;出现持续胃痛、反酸、黑便等症状,48小时内就医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