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针灸:功效、操作与注意事项

针灸:功效、操作与注意事项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2

巴南区人民医院中医针灸门诊   汪渝

针灸理疗是传统中医疗法,不管是身体劳累导致的肌肉酸痛,还是感冒发烧、头痛脑热等情况,用它治疗都能有不错的效果。虽然不少人听过甚至做过针灸,但对它的了解其实并不深。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下中医针灸理疗的相关知识。

“针”和“灸”是两种不同疗法

针灸其实包含“针”和“灸”两种疗法,二者虽有区别,但搭配使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。

针法简单说就是用特制的针,刺入人体对应的穴位,医生会通过不同的手法、针刺深度和角度来刺激穴位,从而疏通经络,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。打个比方,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电路系统,各个穴位就是电路的连接点,针刺这些连接点,就能调整人体内部的“电流”走向,让身体恢复良好运转状态。

灸法则是用燃烧的艾条,对体表穴位进行烧灼、熏烤,借助温热感刺激穴位,起到除湿散寒、温通经络的作用,进而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。

从中医经络学的角度来看,人体的经络就像一张繁密的网络,贯穿全身,向外连接四肢关节,向内连接五脏六腑。气血通过经络不断运行,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提供滋养。要是经络出现堵塞,气血运行就会受影响,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——这就是中医常说的“不通则痛”。针灸的核心原理就是疏通经络,让经络里的气血能顺畅运行;同时通过刺激穴位,激活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,维持阴阳平衡,提高身体抵抗力,最终实现治病的效果。

从现代医学的视角分析,针灸能刺激神经系统,促进内分泌调节,改善身体气血运行状态,还能减轻炎症反应;另外,针灸过程中会加快身体分泌内啡肽等具有止痛作用的物质,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。

治疗前也需要“望闻问切”

如果患者确定要做针灸,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情,比如主要症状、发病时间、以前的病史等,同时会通过“望闻问切”给患者做全面检查,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做针灸。

治疗前,患者要注意不能过饱或过饿,穿的衣服尽量宽松舒适,这样更容易暴露穴位,方便医生施针。

治疗过程中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好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。针刺时患者可能会有轻微刺痛感,但这种疼痛比较轻,大多人都能忍受。针刺后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,采用捻转、提插等手法,让患者产生重、胀、麻、酸的感觉——这在中医里叫“得气”,说明针灸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。留针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,留针期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再次行针。

灸法的操作相对简单,医生会把点燃的艾条或艾灸盒放在穴位上方,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。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身心放松,不要随意移动身体,避免影响针灸效果,或引发其他意外情况。

注意事项不容忽视

针灸虽然是一种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式,但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
首先,做针灸理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,选择资质深厚的医生,避免因操作不当诱发出血、感染等不良后果。如果患有肝病、肾病、心脏病等严重器质性疾病,或者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,针灸前必须如实告诉医生,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能做针灸。

对女性患者来说,妊娠期(尤其是妊娠早期)要特别注意,有些穴位不能针刺,防止出现流产。另外,精神过度紧张、身体疲劳或处于饥饿状态时,也不适合做针灸。

针灸结束后,要保持针刺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,不要沾水,避免感染,建议针灸24小时后再洗澡。如果针灸后出现疼痛加剧、皮肤红肿灼热,或者心慌、头晕等不适症状,要及时告诉医生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。

总的来说,针灸理疗是传统中医的特色治疗方式,在治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,而且在预防保健上也有不错的效果。所以平时如果有需要,大家可以试试针灸理疗这种绿色、安全、健康的方式,用来治病或保养身体都很合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