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检查:读懂“生命之河”的健康密码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7
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马德昌
血液作为人体的“生命之河”,循环输送营养、代谢废物,其健康状态关乎全身。血液检查通过采血分析成分,能精准透视健康状况,是体检、诊病及术后复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。
血液检查的基础常识
常做的血液检查:最基础也最常用的是血常规,主要查血液里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。比如能初步判断有没有贫血(看红细胞)、是不是有感染(看白细胞)、凝血功能好不好(看血小板)。还有生化检查,重点查血液里的生化物质,像肝功能(反映肝脏状态)、肾功能(看肾脏工作情况)、血糖(排查糖尿病相关问题)、血脂(了解血脂是否异常),能帮我们掌握器官功能和身体代谢情况。
血液检查的适用场景:常规体检时,就算身体没不舒服,血液检查也能帮我们提前发现潜在问题,比如早期的血脂偏高、血糖异常,这些问题早期可能没症状,但检查能及时揪出来;如果出现发热、没力气、肚子痛、脸色苍白等症状,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找线索,比如白细胞高可能提示有感染,帮着判断病因;像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,定期做血液检查能看病情有没有变化,比如糖尿病患者查血糖,能评估治疗效果,调整用药。
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:采血都是专业医护人员操作,步骤很规范:首先选采血部位,大多是肘部静脉(这里血管明显,方便操作);接着用消毒棉片给部位消毒,防止感染;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进静脉,血液会流进真空采血管(这种管子能保证血液不受污染);采血量看检查项目,一般几毫升到十几毫升就够了,不会对身体有影响;采完后,用棉签按压采血部位几分钟,止血的同时避免淤青。
怎么读懂血液检查报告
报告中的数值与参考范围:每一项检查指标后面,都会跟着一个“参考范围”——这个范围是从大量健康人的检测结果里总结出来的,代表大多数健康人的指标水平。如果你的检测数值在这个范围内,通常说明这项指标正常。但要注意,参考范围不是“绝对标准”,少数健康人可能指标不在范围内,而有些患者的指标也可能刚好在范围内,不能只看数值是否“在框里”就下结论。
异常指标的表示方法:如果检测数值超出参考范围,报告上会用箭头标注:向上的箭头(↑)表示数值比正常范围高,向下的箭头(↓)表示数值比正常范围低。看到箭头别慌,很多因素会导致指标暂时异常,比如抽血前吃了油腻食物可能让血脂偏高,运动后白细胞可能暂时升高。但也不能不当回事,最好拿着报告找医生,让医生结合你的症状、病史判断是不是真的有问题。
关键指标的意义: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是贫血判断核心指标,数值低于参考范围,或患缺铁性、巨幼细胞性贫血等,需进一步排查病因;白细胞计数反映身体免疫力的“信号灯”,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,降低或与免疫力低下、血液疾病、药物影响相关;血小板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,数量过低易出血(牙龈出血、皮肤淤斑),过高则增加血栓风险。
血液检查前后,这些事要注意
检查前的准备:有些项目需要空腹,比如肝功能、血糖、血脂——一般要求检查前8~12小时不吃饭,但可以少量喝白开水,避免脱水影响结果。检查前一天也别喝酒、别吃太油腻的食物(比如炸鸡、肥肉),这些都可能让血脂、肝功能指标不准。如果不确定自己要做的项目需不需要空腹,提前问医生或体检中心就行。
采血时的配合:采血时别紧张,放松手臂——紧张可能让血管收缩,反而不好采血。如果采血过程中觉得头晕、心慌、出冷汗,马上告诉医护人员,他们会让你躺下休息,避免晕倒。采血时也别随意动手臂,不然可能让针头移位,导致出血或疼痛。
检查后的注意事项:采完血后,按医护人员指导,用棉球按压采血部位3~5分钟,避免揉搓,防止皮下出血形成淤青。当天保持采血部位清洁干燥,切勿沾水。若出现淤青,24小时内冷敷止血,24小时后热敷促消肿。拿到报告务必交由医生解读,勿自行判断用药;若需进一步检查,应及时配合,以便早诊早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