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胃镜怕疼?消化科医生教你轻松应对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7
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洛觉镇卫生院 苦友清
对很多人来说,一听到“胃镜”两个字,心里就忍不住紧张害怕。要是医生建议做胃镜,不少人还会因为担心疼、怕不舒服,迟迟下不了决心。但实际上,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越来越人性化的设计,胃镜检查早就不是“痛苦代名词”了。下面就由消化内科医生,带大家好好了解胃镜检查的方方面面,帮大家从容面对这项重要的检查。
认识胃镜:查胃的“火眼金睛”
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“金标准”,尤其在早期胃癌筛查中作用不可替代。它是一根直径约1厘米的柔性软管,前端装有微型摄像头和光源,能直观观察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状态,发现病变后还可做病理活检。
胃镜分为普通和无痛两种,前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,后者需全麻及专业麻醉团队全程监护。建议长期上腹疼痛、消化道出血、有胃癌家族史、40岁以上且感染过幽门螺杆菌,或其他检查提示胃部异常的人群进行检查。
检查前准备:做好这几件事
想要胃镜检查顺利,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很关键,能帮大家消除不少顾虑,具体要做好这几点:
空腹6~8小时:检查前必须禁食禁水,这样才能保证胃里干净,避免食物残渣挡住医生的视线,也能防止检查时呕吐、误吸。
调整药物:如果有高血压,检查前可以少量喝水吃药;糖尿病患者要暂停降糖药;要是吃着抗凝药,得提前3~7天停用(具体得让医生评估)。
做好心理建设:可以看看胃镜相关的科普视频,或者跟医生多沟通,了解清楚检查流程,这样能大大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。
服用祛泡剂(必要时):为了减少胃液分泌、减缓胃蠕动,同时把胃里的泡沫去掉,让医生视野更清晰,有些时候会在检查前20~30分钟让患者服用祛泡剂。
检查中:舒适度比你想的高
很多人担心检查过程难熬,但其实整个胃镜检查通常只需要5~15分钟,流程也很清晰,舒适度远超想象:
摆好体位:患者要采取左侧屈膝位,头部稍微前倾,下颌向内收,这样方便医生操作。
口含咬口器:咬上塑料咬口器,既能防止牙齿咬坏镜管,又能保持口腔开放。
缓慢插入镜管:医生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,镜管会顺着吞咽的动作进入食道,这时候可能会有点轻微的胀闷感,但不会很明显。
充气观察:为了把胃黏膜的褶皱展开,医生会往胃里注入少量空气,这时候会有短暂的腹胀感,就像“吃饱了”一样,很快就能缓解。
精准操作取活检:如果发现可疑的病灶,医生会通过内镜通道用活检钳取一点组织,这个过程几乎没有疼痛感。
无痛胃镜的选择:要是对疼痛特别敏感,也可以选无痛胃镜。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体重精准给药,30秒内患者就能进入睡眠状态,等醒来的时候检查已经做完了,全程不会有任何记忆。
检查后:快速恢复不遭罪
检查结束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,做好术后注意事项,才能快速恢复,具体要注意
观察30分钟:检查后要先观察30分钟,等咽喉部的麻醉感消退了再离开,避免出现呛咳或误吸的情况。
饮食循序渐进:检查1小时后可以先喝少量温水,要是没有不舒服,再吃点温凉的软食,比如粥、面条;24小时内要避免吃辛辣食物、喝酒。
注意活动限制:做了无痛胃镜的人,24小时内不能开车、不能从事高空作业,也不能签署重要文件,最好有家属陪同。
解读检查结果:普通胃镜检查结束后,当场就能拿到初步报告;如果做了活检,结果要等3~5个工作日,而且病理诊断才是确诊疾病的金标准。
别被这些误区骗了
误区1:“做胃镜会损伤胃黏膜”
事实:只要医生操作规范,胃镜对胃黏膜的摩擦损伤非常轻微,而且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,不用太担心。
误区2:“年轻人不需要做胃镜”
事实:现在我国胃癌有年轻化的趋势,35岁以下的胃癌患者已经占到了9%,如果是胃癌高危人群,建议提前做筛查。
误区3:“胶囊胃镜能完全代替传统胃镜”
事实:胶囊胃镜虽然没有创伤,但它不能取活检、不能止血,也没办法做内镜下治疗,而且存在漏诊的风险,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胃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