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“出手”,助你平息尿酸之乱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9
咸宁麻塘中医医院 朱文钊
在我们身体这个复杂的“小江湖”里,尿酸就像个爱惹事的“刺头侠客”——一旦它的“势力”超出身体能掌控的范围,就会引发一场名叫“痛风”的麻烦。发作时,关节又红又肿,疼得让人坐立难安,简直像战场上火光冲天。而中医,这位有千年经验的“老智者”,早就摸清了这场“对决”的门道,用自己的方法守护着身体的平衡。
尿酸:身体“江湖”里的“失衡捣蛋鬼”
尿酸不是凭空出现的,它主要来自两个地方:一是我们身体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“内源性尿酸”,占总量的80%左右;二是从吃的食物里来的“外源性尿酸”,占20%。正常情况下,肾脏就像忠诚的“守门人”,会把多余的尿酸排出去,让体内尿酸保持稳定。可要是代谢出了问题——要么尿酸生成太多,要么肾脏排不出去,就像上游水猛涨、下游河道又堵了一样,尿酸会在血液里越积越多,最后变成尿酸盐结晶,堆在关节、软骨上,痛风就这么来了。
现代生活习惯,其实是让尿酸“超标”的重要“导火索”。比如长期吃很多高嘌呤食物,像动物内脏、海鲜、浓肉汤,这就像给尿酸的“队伍”不断送粮草;喝太多酒更麻烦,会给尿酸代谢“添堵”,让它难排出;还有不爱运动、长得太胖,会让身体代谢变慢,就像江湖里的路堵了,尿酸自然“走不动”,只能在身体里“赖着不走”。
痛风发作也不是毫无征兆的——当尿酸浓度超过了身体能溶解的量,尿酸盐结晶就会在关节腔里“安营扎寨”。免疫系统会把这些结晶当成“外来敌人”,立刻发动攻击,关节就会又红、又肿、又热、又疼。这种疼来得特别突然,就像江湖里突然打雷,还总在半夜发作,很多人会直接从睡梦里疼醒。
中医:身体“江湖”的“平衡守护者”
在中医眼里,痛风不叫“痛风”,而是叫“痹症”“历节风”,它的发病和“湿、热、淤”三个问题脱不了关系。要是脾胃功能变弱,没法正常“工作”,就会产生“湿浊”——这东西就像江湖里堆着的烂泥,会把经络堵上。湿浊在身体里待久了,还会变成“热邪”,热邪和湿邪缠在一起,跑到关节里,就会引发红肿热痛。
面对痛风,中医不只会“打压”尿酸,更注重调理身体内部环境,就像治理江湖乱象要从源头下手。它有“三板斧”:第一招是“健脾祛湿”,用白术、茯苓、薏苡仁等药材,把脾胃功能调好,让身体能顺利排出湿浊;第二招是“清热凉血”,用石膏、黄柏、丹皮等药材,把体内的热邪清掉,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;第三招是“活血通络”,靠丹参、牛膝等药材,把经络里的淤血疏通开,让气血能正常流通。
中医调理痛风,最关键的是“辨证施治”——就像江湖里打不同的对手要用不同招式。如果是“湿热蕴结型”痛风,关节又红又肿还发烫,就重点用清热利湿的方法;要是“脾虚湿阻型”,关节疼一遇冷就加重,就侧重健脾散寒、祛湿通络,不会用“一刀切”的办法。
痛风防治:让身体“江湖”长治久安的办法
控制尿酸,饮食是第一道“防线”。要少吃高嘌呤食物,像动物内脏、海鲜、酒这些“帮尿酸捣乱”的食物,得严格控制;同时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,这些食物就像身体里的“清道夫”,能帮着排尿酸。中医还特别强调“饮食有节”,不能暴饮暴食,要让脾胃一直保持好状态,从源头减少湿浊的产生。
适度运动也能帮身体“调平衡”,就像给“江湖”添点活力,能促进新陈代谢,帮尿酸排出。快走、游泳、太极拳这些温和的运动就很合适,但千万别做剧烈运动——剧烈运动可能让尿酸在短时间内升高,反而诱发痛风。运动时还要注意保暖,别让关节受凉,就像给关节穿件“铠甲”,挡住外来的“邪气”。
情绪和作息对痛风的影响,很多人都忽略了,但它们其实是“江湖”稳定的重要因素。长期焦虑、紧张会让肝气郁结,影响气血流通,湿浊就更容易堆在身体里;熬夜则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节奏,让肾脏排尿酸的能力下降。中医说“怒伤肝”“熬夜伤肾”,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、规律的作息,能让肝肾功能正常运转,给身体平衡多添一层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