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宫颈癌术后,需防尿潴留和淋巴水肿

宫颈癌术后,如何预防尿潴留和淋巴水肿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7

茂县妇幼保健院 雷淞

宫颈癌根治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,但术后常伴随尿潴留和淋巴水肿等并发症,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科学、系统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术前准备、术后早期管理到出院后延续护理三阶段,介绍如何预防这两种常见问题。

尿潴留的预防:让膀胱“动起来”

尿潴留是指膀胱无法自主排空尿液,发生率高达30%~50%。其诱因包括神经损伤、疼痛、药物影响及术后卧床等。预防应从术前开始,贯穿整个康复期。

1.术前准备,提前打好基础。通过尿流率检测和残余尿量超声检查,识别高风险人群,如糖尿病或有盆腔手术史者。术前3天开始凯格尔运动(收缩肛门肌肉5秒后放松,每日3组×15次),增强控尿能力。

2.术后早期干预,逐步恢复功能。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,每2小时翻身,避免膀胱受压;24小时后尝试床边站立活动。术后6小时少量多次饮水,总量控制在1000ml以内;48小时后增至1500~2000ml/日,维持膀胱适度充盈。合理使用镇痛药,辅以深呼吸、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对排尿反射的抑制。夹闭尿管2~3小时后开放,模拟自然排尿;拔管前适当充盈膀胱,促进自主排尿启动。温水冲洗会阴部、听流水声、下腹热敷等方法,可辅助触发排尿。

3.出院后延续护理,长期坚持是关键。养成良好习惯:避免久坐、憋尿,便秘时使用缓泻剂,减少对膀胱的压迫。出现排尿困难、腹胀等异常症状,应立即就诊,必要时行间歇性导尿。

淋巴水肿的预防:保护好“淋巴管道”

淋巴水肿是手术破坏淋巴系统所致,常见于下肢,发生率为10%~20%。预防重点在于术后早期活动、规范按摩与长期生活管理。

1.术后早期保护,促进淋巴回流。术后6小时平卧,双腿抬高外展;第1天起进行踝泵运动(脚部勾绷交替),每日3组×20次。术后24小时即可床边活动,逐步过渡到每日30分钟步行,促进循环。保持引流管通畅,观察引流液变化。术后一周穿戴医用弹力袜(20~30mmHg),日间使用,夜间脱除。

2.循序渐进开展功能锻炼与按摩。术后1周:直腿抬高训练(10秒×10次,每日3组)。术后2周:从床边站立过渡到慢走,逐步增加运动强度(30分钟/日)。期间要避免剧烈动作,如跳跃、负重等,以防加重淋巴负担。伤口愈合后(术后2周),由医护人员进行轻柔的淋巴引流按摩,从足部向大腿方向推按,每日一次,每次15分钟。

3.长期防护,生活细节决定恢复效果。每日温水清洁下肢,涂抹无刺激润肤霜;避免划伤、蚊虫叮咬,一旦破损应立即消毒处理。穿宽松棉质衣物,睡眠时抬高下肢(高于心脏);饮食低盐(每日不超过5克),控制体重,戒烟限酒。每周测量腿围,若双侧差异≥1cm或出现肿胀感,应及时就医。

综合护理:身心同步恢复

1.心理支持,缓解焦虑,促进康复。术前宣教减轻恐惧;术后通过音乐、交流缓解紧张情绪,帮助放松盆底肌肉,预防痉挛。

2.营养干预,增强体质,助力恢复。增加优质蛋白(150~200克/日)和膳食纤维摄入(≥300克/日),预防便秘,减轻对膀胱和淋巴系统的压迫。

3.持续监测,动态调整。术后1~3个月每两周复查残余尿量和下肢周径;术后3-6个月每月评估功能恢复情况,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

总之,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与淋巴水肿虽常见,但通过科学护理可显著降低风险。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,每个阶段都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。患者应主动配合,家属与医护人员协同监测,共同推动身心恢复,提升生活质量。全程关注、细节把控,让康复之路更顺畅、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