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多器官功能衰竭:这些知识能救命

多器官功能衰竭:这些知识能救命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8

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   李敏

在生活中,我们或许偶尔会听到“重症患者出现多器官问题”的说法,却很少深入了解这背后的“多器官功能衰竭”。事实上,它并非遥远的医学术语——当身体遭遇严重感染、重大创伤或休克等危机时,心脏、肺、肝、肾等重要器官可能接连“罢工”,短短时间内就会威胁生命。作为重症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,多器官功能衰竭离我们的健康并不遥远。今天,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带大家搞懂它的来龙去脉,掌握普通人该知道的关键知识。

多器官功能衰竭:沉默杀手的致命真相

多器官功能衰竭(简称MOF)是指多个重要器官因病理性因素失去正常功能,导致全身性衰竭的综合征。具体来说,它是在急性病理过程影响下,心脏、肺、肝脏、肾脏等多个重要器官无法维持正常功能,进而出现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。

这种病症常发生在严重创伤、感染或休克等情况中,通常在短时间内发展。随着器官功能逐渐丧失,患者生命体征会慢慢不稳定,常表现为低血压、呼吸困难、肾功能不全等症状。而且,MOF通常会伴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,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治疗,极可能导致死亡。目前,重症监护是应对MOF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,同时它也已成为重症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。

警惕这些致命诱因

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,往往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外部损伤密切相关,常见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类:

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,尤其是脓毒症。当身体受到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时,这些病原体可能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,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,最终造成器官损伤;

创伤和手术后的应激反应也可能诱发MOF。这类情况会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,让器官功能逐渐下降;

严重烧伤、大面积出血或休克等因素,会通过血流量不足或局部缺氧等机制,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,进而导致功能衰竭;

而免疫反应过度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,正是这些病因最终导致多器官衰竭的核心机制。

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信号

心脏受损(心脏衰竭):可能出现低血压、心律失常,进而引发水肿、疲劳等心力衰竭症状;

肺部受损(肺部衰竭):常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、气促、氧合困难,严重时需要借助机械通气维持呼吸;

肾脏受损(肾功能衰竭):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甚至完全无尿,同时血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会上升;

肝脏受损(肝脏衰竭):可能出现黄疸(皮肤、眼睛发黄)、凝血功能障碍,严重时会导致肝昏迷;

此外,由于全身性炎症反应,患者通常还会伴随发热、白细胞数量异常(增高或降低)等症状,且病情会迅速恶化,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需立即采取综合治疗。

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与评估方法

诊断和评估多器官功能衰竭,医生会通过多种方式综合判断,确保准确了解病情:

临床评估:医生会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,确认是否有严重感染、外伤、手术等可能诱发MOF的背景;再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(如是否有低血压、急性呼吸困难、尿量减少等),结合血氧饱和度、血压、尿量等生理指标监测,评估心肺、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。对于脓毒症等引发MOF的疾病,还会快速判断感染源,及时调整治疗策略。

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:实验室检查中,血液化学检查能反映肝肾功能损害、酸碱平衡异常等关键指标(比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衰竭,ALT、AST增高提示肝脏损伤);血培养则是检测脓毒症感染源的重要手段,可帮助明确致病菌。影像学检查方面,胸腹部CT扫描能显示肺、肝、肾等器官的损伤情况;心电图、X光检查则有助于监测心肺功能变化,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肺衰竭。

评分系统辅助:临床常用评分系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,比如APACHEII评分系统会结合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慢性疾病情况,预测病情危重程度与器官衰竭风险;SOFA评分系统则更侧重多器官衰竭的具体评估,在ICU患者中应用广泛。通过这些评分系统,医生能更准确地了解病情进展、预测患者预后,进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并根据评分变化调整措施,提高治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