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肚子闹革命”——小儿阑尾炎的趣味解读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2
茂名市人民医院 何泽斌
肚子突然疼得打滚?发烧、呕吐接踵而至?小心!这可能是孩子肚子里的小阑尾在“闹革命”啦!阑尾炎可不是成年人的“专利”,小朋友的阑尾一旦“起义”,后果可能比大人更严重。今天,让我们揭开小儿阑尾炎的神秘面纱,看看这个小器官如何“掀起大风暴”!
阑尾小档案:它真不是“无用摆设”
阑尾,这个藏在右下腹的小管状器官,总被人调侃是“人类进化的遗留废物”,可它其实有“小脾气”——一旦被忽视、被“欺负”,就会用“发炎”来刷存在感!
对小朋友来说,阑尾更是个“脆弱派”:婴幼儿的阑尾像小漏斗,开口大,不容易堵;可随着孩子长大,阑尾会慢慢变细,再加上娃饮食杂乱、免疫力时好时坏,粪石、淋巴增生、寄生虫这些“坏蛋”就容易堵在阑尾管腔里,细菌趁机繁殖,轻则让阑尾发炎、化脓,重则让它“爆炸”(也就是穿孔)!更麻烦的是,孩子的阑尾壁薄、血管细,发炎后就像吹胀的小气球,特别容易破,穿孔率能高达40%!
腹痛别大意!阑尾“闹革命”的信号
腹痛:阑尾炎的腹痛有个典型“套路”,转移性右下腹痛。一开始娃可能指着肚脐周围或上腹部喊疼,跟吃坏肚子似的;过几小时后,疼痛会慢慢“搬家”到右下腹,变成持续的钝痛,一按更疼。要是娃突然蜷缩成“小虾米”,不让碰肚子,甚至走路一瘸一拐,一定要高度警惕!
呕吐、发烧:阑尾发炎会刺激神经,让娃吐个不停,有时甚至会吐出黄绿色的胆汁;体温也像坐过山车,从低烧一路升到39℃以上,还伴着精神差、脸色苍白。有些娃会拉肚子,但和普通肠胃炎不一样,阑尾炎引起的腹泻次数少,更像是“附带伤害”。
娃的阑尾更“难搞”?3个关键原因
症状会“隐身”:婴幼儿不会准确说自己哪儿疼,可能只是哭闹、不吃饭、蹬腿,很容易被当成“闹脾气”,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。
病情像“加速器”:孩子腹腔里的大网膜(相当于“防护网”)还没发育好,阑尾发炎后,大网膜没法把它“包起来”,炎症就像野火一样蔓延到整个腹部,可能引发致命的腹膜炎。
误诊有“绊脚石”:阑尾炎早期症状和肠胃炎、肠套叠很像,再加上娃检查时不配合,医生有时也得像“猜谜语”一样判断,容易耽误时间。
阑尾“起义”的诊断与治疗
别担心,医生有一套“组合拳”,能快速破解阑尾“起义”:
超声波:是诊断小儿阑尾炎的首选“神器”!医生用探头在娃肚子上“扫描”,就能看清阑尾有没有肿胀、化脓,甚至能找到堵在里面的“元凶”(比如粪石、寄生虫)。不过得让娃乖乖躺着不动,不然图像会模糊得像“雾里看花”。
血常规+C反应蛋白:阑尾发炎时,血液里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会集体“超标”,就像给医生递了“情报”,帮着判断病情轻重。
手术:一旦确诊,大多数情况医生会建议“斩草除根”——切除阑尾。现在常用微创腹腔镜手术,只要在肚子上打几个小洞,恢复快、疤痕小,堪称“阑尾终结者”。
避开3大误区!别让阑尾“起义”变“暴动”
误区1:“忍一忍,吃点药就好”
阑尾炎不是感冒!抗生素只能暂时压制炎症,拖着不手术,可能让阑尾穿孔,甚至引发败血症,更危险。
误区2:“孩子小,手术伤元气”
现在的医学技术很成熟,阑尾手术就像“拆个小零件”,早切早安心。要是等阑尾穿孔了再手术,不仅更复杂,娃还得多受罪。
误区3:“右下腹痛才是阑尾炎”
阑尾炎早期疼痛可能在肚脐周围,千万别“守株待兔”,等疼痛固定到右下腹才去医院,早发现才能早处理。
4招预防!让阑尾做个“乖宝宝”
饮食当“护卫”:帮娃养成规律吃饭的习惯,多吃蔬菜、水果防便秘,别让娃暴饮暴食,减少阑尾被“堵”的风险。
卫生当“标兵”:让娃饭前便后勤洗手,减少肠道感染的可能,从源头减少阑尾发炎的诱因。
运动当“加油”:适量带娃活动,增强免疫力,但要注意——刚吃完饭别让娃马上蹦蹦跳跳,避免肠胃不适牵连阑尾。
警惕“预警信号”:要是娃腹痛超过2小时还没缓解,别犹豫,立刻带娃去医院,别拖着等严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