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节炎遇冷疼痛?中医驱寒护关节有妙招[下载pdf][下载证书]阅读:14
泸州市中医医院 陶琳
每到阴雨天或气温骤降时,不少关节炎患者都会被关节隐痛、僵硬难忍的问题困扰。为啥关节这么“怕冷”?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有明确解释。今天就从专业角度聊聊关节炎“怕冷”的原因,再分享一套实用的中医驱寒护关节方法。
关节炎为啥“怕冷”?中西医都有说法
中医看“怕冷”:寒邪作祟,气血受阻
中医将关节炎归为“痹症”范畴,认为风、寒、湿邪侵袭是发病关键,其中寒邪最易引发关节不适:
寒主收引:寒气会让筋脉收缩,阻碍气血运行,导致关节活动受限;
寒凝血淤:长期受寒会使血液流通变慢,容易形成淤血,加重关节疼痛;
阳气不足:体质虚寒的人本身阳气弱,抵御寒气的能力差,关节问题也更容易找上门。
西医解“怕冷”:低温扰代谢,关节易不适
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,寒冷会直接影响关节状态:
关节滑液黏稠度升高,润滑作用减弱,关节摩擦变大;
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减慢,关节组织供血不足,代谢废物堆积,刺激神经引发疼痛;
肌肉紧张度增加,关节稳定性下降,既容易受伤,也可能加重原有炎症。
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,都一致认为“防寒保暖”是缓解关节疼痛的核心措施。
中医驱寒护关节,5个妙招超实用
保暖防寒:重点部位护好,寒气难入侵
中医常说“寒从脚起”,关节受凉多从下肢开始,做好保暖是第一步:
穿对衣物:天冷时给膝盖、脚踝、手腕等关键部位“加防护”,可佩戴护膝、护腕;
避免直吹:空调、风扇别对着关节吹,睡觉时也别忘了盖好被子护住关节;
温水泡脚:每晚用40℃左右温水泡脚15~20分钟,还能加艾叶、生姜等温经散寒的药材,驱寒效果更好。
饮食调养:温补食物常吃,寒凉要远离
中医讲究“药食同源”,通过饮食调理能改善体质,减少寒气对关节的伤害:
多吃温性食物:生姜、羊肉、桂圆、红枣、核桃等能温阳散寒,适合常吃;
少吃寒凉食物:冷饮、西瓜、绿豆等会加重体内寒气,尽量少碰;
推荐食疗方:生姜红糖水(生姜3片+适量红糖煮水),适合受寒后关节冷痛;当归羊肉汤(羊肉500克+当归10克+数片生姜炖汤),能补血温阳,适合气血不足的人。
运动活血:选温和运动,唤醒关节活力
“动则生阳”,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,缓解关节僵硬,但要避开剧烈运动:
选温和项目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运动强度适中,不会损伤关节;
练关节保健操:膝关节可做坐姿抬腿、靠墙静蹲(每次30秒,重复3~5次);手指关节可做“握拳-伸展”动作,反复10次,能促进血液循环。
外治辅助:艾灸热敷结合,散寒又止痛
中医外治法对驱寒护关节效果显著,在家就能操作:
艾灸:选关节周围穴位(比如膝盖的“犊鼻穴”、足三里),用艾条温和灸10~15分钟,能温经通络;
热敷:用热毛巾、盐袋或暖宝宝敷在疼痛关节上,每次15~20分钟,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。
情绪调节:少郁少怒护肝气,气血流通助关节
中医认为“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运行”,情绪不好也可能加重关节问题:
及时放松:通过听音乐、冥想、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,保持心情舒畅;
避免熬夜:熬夜会损伤肝血,导致关节失养,尽量养成规律作息。
长期调理护关节,4个习惯要坚持
关节炎调养不是“一阵风”,需要长期坚持才能防复发:
定时活动:别久坐久站,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关节,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,减少关节压力。
控制体重:减轻身体负担,体重过大会增加关节磨损,保持健康体重能延缓关节损伤。
戒烟限酒:烟酒会对关节组织造成刺激,戒烟限酒能减少关节伤害,降低炎症风险。
定期调理:借力中医外治,定期做推拿、拔罐、中药熏蒸等中医调理,能持续驱寒,预防关节受寒。
关节炎“怕冷”不是迷信,而是有中西医双重科学依据的现象。只要做好保暖、调对饮食、选对运动,再配合艾灸、热敷等中医方法,就能有效驱寒护关节,减少疼痛发作。如果您或家人有关节不适,不妨试试这些妙招,让关节温暖过冬,远离疼痛困扰!